“西”行游记

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融入。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习惯,进而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人的心胸将会变得更宽广,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余光中

被时间遗忘的城市——托雷多

4月份订了11月的机票,一是便宜,二也方便提早做功课。娘说,又是一个人?嗯又是一个人。我颇为享受一个人旅行的方式,自由,一人一包,想走走想停停,来去自如,不必迁就。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一个人行走不也挺好么?何必委屈自己,难为别人?娘说:不让我省心。

第一次去西班牙要追溯到2009年4月,那时初到法国一周年,适逢复活节假期,便一人从巴黎杀到图卢兹,走安道尔,攻下了巴塞罗那。也因此一直“谎称” 自己到过了西班牙。提及西班牙,大多数人都会第一反应想到是巴塞罗那,作为加泰罗尼亚地区的首府,但还不足以代表西班牙的全部。西班牙不像中国和法国一个民族占大多数人口,凯尔特人和伊比尔人等量齐观得占有着这片土地,历史上又先后遭到罗马人,西哥特人,摩尔人的洗礼。北邻比利牛斯山,傲慢的法国人兴子来了就来烧个村子劫个寨子;南望直布罗陀海峡,北非的民族也就搭个跳板,时不时的来骚扰一下。所以西班牙每个地区有着自己的脾气,自己的性子,自己的旗帜,甚至自己的语言,这也是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一直闹独立的缘由所在了。

在马德里大皇宫发现的一个小朋友画的画,觉得很能代表西班牙

早上8点的飞机,从Orly机场出发,10h20晃晃悠悠降落到马德里机场。从空中往下看,西班牙的农田不似其他地方方方正正的田地,多以不规则形状随地形而走,不修边幅却极为和谐,乍似一副涂抹了各种色彩的油画,我猜想,大概是西班牙多丘陵的地形有关,但也像极了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性格,融合却互不迁就,各自有各自的性格,各自有各自的色彩,想起了在巴塞罗那看到的高迪的作品多以不规则线条和缤纷的颜色构成,当时看介绍说此为大自然本来的样子,我想如是而已。

下了飞机,坐C1到马德里Atocha火车站,直接买了去Toledo的车票,时间还早,又恰逢午时,车站有不少小餐厅,于是决定先填饱肚子。酒足饭饱在车站闲逛,马德里有两个火车站,Atocha是其中之一,车站大厅中央有个植物园,中间有个水池,池中爬满了乌龟,我想若是抓来炖汤是真真极好的。。。

马德里火车站

在西班牙坐火车不似其他大多数欧洲国家,却与中国有几分相似,买好票后不能随意进站,到一定时间会有检票人员查票后统一放行,并且行李要过安检的,所以我也曾笑称,在法国火车上装个炸弹大概不是一件难事。第一次坐西班牙的火车感觉非常好,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在欧洲坐过的最舒服的火车,木制地板的过道,两旁座椅下铺陈着松软的毛绒地毯,踩上极为舒坦,周身雅白色的墙壁显得整洁,座椅和座椅之间的距离很宽,无论你横着竖着都没有问题,伸直了腿绝不是难事。火车的时候,我偏爱带一本书,一包花生豆,一瓶啤酒,以此打发火车上的时间,这种行为在学术界被称作装13。

西班牙的火车

40分钟左右的车程抵达托雷多,托雷多的火车站坐落于托雷多以东,Tajo河将两者彼此相格。托雷多的火车站修的极为别致,是一个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周身刻着美丽的花纹。此次”西”行感触最大的就是西班牙的火车站,以往的印象,火车站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是流氓惯犯的集散地,想想巴黎的火车站就不寒而栗,而西班牙的火车站大多修的温馨,干净而整洁。

托雷多火车站

托雷多是西班牙旧时的首都,因为山高湍急,作为古代冷兵器时期的防守要塞,又地处西班牙中心,四通八达,作为古时候的首都再合适不过了。直至公元1561年,由于作为首都要往外围发展,而山高湍急就成了限制因素,被腓力二世迁都马德里——也就是今天的首都,从此便淡出历史的舞台。

托雷多被Tajo河环绕,坐落于半山坡上,山不高,风景极佳,适逢天气晴朗,在罕见的Apec蓝映衬下黄墙红瓦,应应生辉。山腰处有个平台,从山下可以乘电梯直接到达,平台是穷天下的绝佳去处。沿着平台继续上山不远就到了古城的入口,托雷多的古城门。

托雷多的城门是托雷多的标志性建筑,旁边城墙开了一个新的城门作为汽车的通行的大门,而古城门由两个对称的碉堡似的圆柱压住阵脚,托起中间西班牙王国的纹徽浮雕。西班牙的城墙有个特点,低矮不说,城垛多是尖尖突起的石椎,如果你看到一个城墙如此这般,十有八九就是西班牙人的城墙了。

托雷多城门

托雷多城门上的浮雕

西班牙式的城墙

托雷多有很多卖金器的小店,做工精美,令人赞叹。我猜大概是因为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疯狂的从南美洲运来了大批的黄金的缘故,虽然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将黄金储量消耗殆尽,但不减西班牙人对金饰的狂热。 我看上了一把刀子,约20厘米长,掂量一下还是蛮重的,但大小得心应手,店家说刀鞘与刀柄由24k的金子打造,上边刻着托雷多的图腾,刀鞘底端正反两面分别刻着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尔一世的头 像,刀身用合金打造,坚硬无比,刀身上也刻上了精美的花纹,做工之精细难以言表。价格不贵,欲购入囊中,惊觉买飞机票时没买托运,也着实懒得再买托运还要办理托运手续,只有忍痛割爱。

托雷多古城里标志性建筑应该就是大教堂了,五岳归来不看山,意大利归来不看教堂,但依旧硬着头皮进去了。作为无神论主义者,对宗教并不感冒,装潢精美却比不上马耳他的圣约翰大教堂,那种富丽堂皇是我在其他教堂再也没有寻见过的。教堂的钟楼需要预约,由人领着才能上楼。在欧洲,无论到哪座城市,如果允许,我都愿意到教堂的钟楼上看一看。因为在欧洲,钟楼应该是一个城市的最高点了,在上边俯瞰整座城市如君临天下一般。

钟楼下边正好有人在拍婚纱照

在托雷多城西是犹太区,犹太区已人去楼空了,早已没有犹太人了。当年格拉纳达被攻陷后,摩尔人的投降协议使得摩尔人在天主教的政权下得以喘息,而西班牙的两位天主教君主便迁怒于长期与摩尔人合作的犹太人,命他们3个月内撤离西班牙这片土地。纵观历史,犹太人的命运是可悲的,尤其在欧洲这片土地,他们的命运好像一出生就被写进了历史书,几十万的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二战时期又遭到德国纳粹的迫害。

“历史记载着,当犹太人被迫离开家园的时候,常常让小提琴手作先导,教士们在一旁陪伴、鼓舞众人。”
——林达,《西班牙旅行笔记》

也许对于中国人,不难想象这是怎样的场景,当年的闯关东,当年的大逃荒,我猜其悲惨状大致相仿。同中国人一样,犹太人对家族观念十分重,我觉得,但凡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民族都有这个特点,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个根儿,大家也就容易抱团;而欧洲文化崇尚的是唐吉可德式的骑士精神。单挑总是打不过群扁的,所以这种民族很容易的就能在欧洲站住脚,更何况精明财富管理的犹太人,所以无论他们走到什么地方,总能聚集大量的财富,“不遭人嫉是庸才”,也因此招来了自己悲惨的命运。

“一个民族,一个宗教,越是兴盛强大,对自己越有信心,就愈发的容易宽容。外表过度的自尊,源于内心过度的自卑,因而强行拔高自己的力量,显露的可能恰恰是弱者的心态。”

——林达,《西班牙旅行笔记》

犹太区的建筑

过了犹太区顺着标志往南,就来到了阿尔康塔桥,当年西哥特王朝的公主就是从这座桥上远嫁法国,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的。历史对女性有太多的不公。当年的西哥特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不顾妻子反对,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当时的法兰西国王,换取了几座城池,好景不长,这位公主嫁到法兰西不久就被法兰西国王嫌弃并偷偷勒死,狠心的父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母亲因为终日对女儿的思念,以泪洗面,不久后也去世了。

阿尔康塔桥是西班牙观看日落最美的地方之一,但天公不作美,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估计看不到日落了,时间也不早,于是便赶至车站去Consugra。Consugra在离Toledo不远的东边,不通火车,只能坐大巴前往。小镇未被开发,11座风车和几座西班牙农庄是小镇的全部,我原本设想,待夕阳西斜,倚着谷堆坐在西班牙农场里,看着太阳缓缓的落下,任秋风慢慢的吹动着古老的风车,发出咯吱的声响,这时候远方走来一对情侣,在远处的山坡上坐下,只留给我一副背影,男孩抱着女孩,女孩将头轻轻的靠在男孩的肩上,望夕阳西下。这时候纵使千金也不换的,一身功名不过三尺尘沙,权倾天下何若相守天涯。男孩开始拥吻女孩,阳光从嘴唇的缝隙折射处金色的束线,只留下渐渐模糊的背影。。。当然,也纯属想象了。。。打破我美好幻想的是该死的西班牙语。。。从老城跑到车站,找去consugra的站牌,却找不到,问资讯处和售票处结果语言不通:

No English!

Pas de français!

Kein Deutsch!

俺们不说中文!

终于因语言不通华丽的错过了末班车。。。时值旅游旺季,问了8家旅馆全部住满。。。最后只得怏怏的回到马德里,也感谢好友尹晨伟及时帮我订了一家旅馆,让我避免了露宿街头的尴尬。。。

爱在马德里

任何选择,都意味着放弃另一些东西。无论你怎么选,都难免会有遗憾。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你能完全弥补遗憾,做到十全十美。所以,与其把时间花费在遗憾和淡淡的忧伤上,不如全心全力走好已经选择的路,不去羡慕其它路上的风景和繁华。否则,你一定会后悔的。既然选择了,就坚定走下去,自有自己的风景。

早上醒来,浑浑噩噩,依旧为错过了Consugra而惋惜,错过的是风景,但谁说接下来的不是呢?遇见了要珍惜,错过了也不必可惜,虽说不上下一段风景一定更好,但至少,你看到了不同的风景。这是我的哲学,马德里也给足了面子,给了最好的验证。因为省去了从consugra到马德里的时间,所以,足以睡个懒觉。住的是青旅,一楼是吧台,沙发横竖的穿插着,可以看出昨晚的糜乱。早餐多是超市货,胡乱塞了几口面包喝了两碗牛奶就上楼收拾行李上路了。

临行退房时,店家告诉我今天有西班牙最大的旧货市场,一年一次,平时虽有,今日最大。她说有时间一定要去,也许能找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要得!出去旅游,我偏爱逛集市,因为总会淘得一些有趣的玩意儿。一个地方的市场多是市井之作,最能反映他们的生活,也有些艺术家会拿出他平时的习作看看能否卖上个好价钱。偶尔能淘得几件古玩也是幸事。古玩不是古董,古董一定要懂,而古玩玩玩就好,不必当真只要自己喜欢,何必真假?有些事儿不要知道真相,真相知道了反而伤得更深,难得糊涂。

出了旅馆沿着店家所指的方向挪步,路过一条小街,街两旁的防护栏都被套上 了毛绒帽子,一条路就这样变得五颜六色的,像两队小矮人守卫在路两旁,煞是可爱。不久便遇上了赶集的人群。集市就在市中心,像法国的集市一样摊位沾满了方圆几里的街道与广场,街口都有警察戒严。

马德里市场与巴黎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市场里有很多模仿雕塑街头艺人,尤记得当年在巴塞罗那Las Ramblas大街两旁的艺人,卫兵似的,矗立在这条最有名的大街两旁,其他城市倒也见过,但都比不上西班牙的传神,栩栩如生,且极具创意,每当你走过投上几个硬币时,他们会配合的做出不同动作,以示感谢。

他的啤酒和酒杯通着一根管子,所以他的啤酒是永远倒不完的

西班牙集市另一大特点就是很多金饰,西班牙人对金属物品的雕琢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市场上摆满了用金属打制的各种器皿与工艺品。

当然也难免遇到城管

出了集市往东,不远就转到了Mayor广场,在西班牙语里,mayor是主要的意思,所以我猜想这里应该就是马德里的心脏了。十分幸运的是,当日恰逢马德里的一个宗教节日,Mayor广场便征用来做集会场地,中间大主教在讲话,旁边虽有一个老爷爷对我热心的讲解,但我对宗教一窍不通,大致好像是庆祝主教堂圣母怎么怎么的了,一会儿还有游行,西班牙各个地方政府的代表团都会穿着当地的民族服饰来游行表演,至少,可以体验一下这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集会时,前边有一对老夫妇,正值中午,太阳很大,老爷爷为老奶奶撑着伞,很温馨。

出了Mayor广场继续东行,遇见一群老太太合唱团在街头唱歌,是高声,歌声很高抗,苍劲有力,而他们身后的老爷爷们唱低声部,鲜花总要绿叶来陪衬的,老太太们穿着西班牙传统的服装。西班牙的传统服装让人想起了卡门,鲜艳的颜色,让人窒息的束腰,似一个沙漏,往上是丰乳,向下是肥臀,沿臀部向下,群摆先是一收,又在膝盖处猛然炸开,如鲜花似的奔放,几层裙褶的叠衬使整个群摆更加立体化,乍是好看。老太太们穿的花枝招展的,鲜艳的颜色在阳光下很是晃眼。这样耀眼的颜色在国内的老太太身上很难见到,我们中国人总喜欢为年龄划分界限,然后分门别类的为不同年龄段属上“应做的事儿”,对于我来说,自己想做的是才是“应做的事儿”。人这一辈子连自己都做不了,还能做什么?

听完老太太们的演唱,正值中午,旁边恰巧有个小吃市场,卖西班牙各种小吃,类似于中国的小吃街,大为欢喜,虽然这种小吃市场吃下来也许比在一个高档餐馆吃下来还要贵,但绝对可以一饱口福,只要肚子大,腰包足,让你尝尽当地所有美食。

有名的利比亚火腿


吃完小吃,恰巧赶上游行,游行队伍很长,最先有军乐团开道,然后引出西班牙各个地区代表团,各代表团都似运动会似的,走在队伍前边的旗手高举者自己民族的旗帜和徽标,队伍都穿着自己民族的服饰欢歌载舞,楼上的街邻们从楼上撒下鲜花瓣。游行队伍压阵的是圣母像和大主教,周身n多保镖,本想照相,但人太多,没照到真切的。。。

游行队伍一直行至大教堂,我也就尾随至了大教堂,当圣母像进入大教堂时,天上布满了玫瑰花瓣,人群沸腾了,纷纷伸手去接花瓣,花瓣落地后,人群还会趴到地上去捡,旁边的西班牙小妹妹告诉我,拿到了会有好运的,愿望也能实现,于是我也寻了几瓣完整的夹到了书里,默默许愿。

大教堂对面就是大皇宫,欧洲第三大皇宫,仅次于凡尔赛和维也纳皇宫。。。因为看过了前两个,所以对这个兴趣不大,欧洲宫殿内饰大抵相似,欧洲的君主们大多近亲,就算不是近亲,也会通过联姻,通婚等方式,变着法儿的成为近亲,其二逼程度,可见一般,品味也大多相同。。。当然宫殿本身,还是挺漂亮的,内饰也非常的华丽。

从皇宫出来,沿着原路返回,再次经过Mayor广场,此时广场的人群早已散去,菲利普三世雕像屹立在广场中央,欧洲伟人的雕像大多是骑士的形象,金盔铁甲的骑着高头大马,比如凡尔赛门前的路易十三,这大多与欧洲人的骑士情结有关,欧洲人从小崇尚唐吉可得那种单枪匹马的英雄主义,记得小时候见到过的中国的伟人雕塑,如果不是把手背到后边便是挥手致意,至于为什么,大家意会,不再解释。

今晚预定的旅馆就在Mayor广场附近的小巷里,于是便顺道check in也好把行李放下。接待的是个西班牙小美女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难得遇到会讲英语的西班牙人,于是便把这几日积攒的还有未来几日的一股脑的问题全部抛给了小美女,小美女也相当耐心的给我做了解答,临走的时候看到小美女桌子上有一本书,书里夹着一个金制的书签,书签头部是一个西班牙卡门舞剧经典造型的版画,书签格外精致,在昏暗的灯光下格外耀眼,我无意的说了一句“Your bookmark is so beautiful”于是西班牙小美女执意要把书签送给我,受宠若惊!后来回到巴黎才了解到,西班牙人有个有趣的风俗:如果客人赞美主人家的一件东西,主人一定要客气一下要把东西送给客人,但客人一定要拒绝,否则就会显得不礼貌,除非主人一再坚持客人才能收下,就像当年华盛顿欧文得到了阿尔罕布拉宫一样。现在想想,挺后悔,当时真应该赞美那姑娘的花容月貌来着。。。

西班牙人的作息时间一般比“正常的欧洲人”晚2个小时,比如商店上午10点甚至11点才会开门,中午1点打烊回去睡午觉,下午4点再重新开张,而你晚上7点左右饥肠辘辘的时候,大多数饭店会告诉你尚未开始营业,而10点才是夜生活的开始。

所以在旅馆休息了一下,8点半出门,正值赶上饭店开门,屁颠屁颠的点了一盘西班牙海鲜饭,便出去压马路了。夜,才是真实的西班牙,白天填满马德里的是游客,而到了夜晚西班牙人蜂拥而至,挤满了大街小巷。

夜晚的的马德里是激情的,广场边,小巷里,长椅上,拥吻着,昏暗的灯光,让人有种微醺的感觉,人影的晃动让人感到世事的迷离,湿唇的触碰让时间在那一刻静止,而周遭的一切都如幻影般的虚无缥缈,这,便是爱情。

爱情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大爷大妈们也绝不是等闲之辈,提着低音炮也涌上了街头,西班牙民族是善舞的,随便街上拉出一个人,哪怕是乞丐也都能给你跳出个样子来。大叔大妈们的舞步娴熟,跳的多是华尔兹,优雅的舞步,耀眼的灯光,爱在马德里。

从Aila到Segovia

按照原计划,早上赶8点半去Avila的火车,而火车站在马德里北部的Chamartin,所以一大早起床,马德里还在沉睡在晨雾中,天刚蒙蒙亮,Sol广场空空的几乎空无一人,偶尔会遇见几个和我一样赶路的行人游客,广场中心的大圣诞树的架子被搭建到一半,可以遇见,一个月之后,这里将竖起一棵巨型的圣诞树,而我应该暂时没有眼福了。
陪我走天下的阿愣,我走到哪里,他走到哪里。

Avila位于马德里西边,是女王伊沙贝拉的出生地,所以,也叫王城。古城建于12世纪,至今保存完好,海拔一千余米,算是西班牙境内海拔最高的城市了。

由于当天是西班牙公共假期,所以景点都不开门。。。所以也自然而然的不能爬上Avila城墙。。。于是我闲着蛋疼的绕着城墙走了一圈。。。一圈。。。又一圈。。。据计步器保守估计,一圈3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城墙周长3公里左右,应该呈长方形。。。当然城墙还是很漂亮的。

阿愣说:有时候,一转身可能就是一辈子。但人活着总要分别,真正能和你走一辈子的,只有自己。

由于Avila景点不开门,天气又冷,中午1点左右边往车站走去,准备坐车去Segovia。从Avila到Segovia没有火车,只有长途汽车,汽车站就在火车站东边不远。

下午3点半的车,到Segovia5点左右,Avila和Segovia都是高海拔城市,到Segovia下着雨,气温只有1摄氏度,因为来西班牙之前查了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西班牙有15度左右,于是满心欢喜的只穿了单衣和一件冲锋衣就飘过来了。。。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天气预报和社会主义的天气预报都是坑爹的。。。从车站跟着GPS爬到旅馆,已经不行了,浑身湿透,袖口处已有些结冰,脱了衣服蜷在被子里瑟瑟发抖,半天没缓过神儿来,在酒店里睡了2个小时,缓了缓精神,感觉身体有些发烫,头疼,鼻塞,找前台要了一个体温计,果然有些发烧39度。。。还好旅程快结束了,也终于可以把我一年至少一次的病假给用掉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我跟打了鸡血似的满血复活。。。别说头疼脑热,连个咳嗽都没有。。。等到回到巴黎找到我的私人医生开病假条时,医生满脸狐疑的望着我,说,孩子,你一点事儿也没有。。。所以请病假的愿望破灭了。。。当然这是后话。。。

在旅馆缓神儿至8点半左右,虽无半点饿意,但也闻着窗外烤乳猪的香味爬了出来。Segovia是西班牙烤乳猪的发祥地,所以来到Segovia一定不能错过他的招牌菜。Segovia的烤乳猪用的猪一定是没有断奶的小猪仔。而吃Segovia最正宗的烤乳猪就一定要去Segovia的百年老店,米其林推荐餐厅Meson de Candido。因为饭店太有名了,招引来了世界各地的名流,墙上挂满了名人的签名合照,以及西班牙王室颁发的证书。

一半一只整猪上来后,会有服务生把猪分成几份,端给等待已久的客人们。猪肉的确细腻,入口即化,但因为只有肉没有菜,吃多了还是会显的油腻,加上发烧,身体不适,吃到最后就想吐了,幸好点了一杯红酒,强掩着胃部上翻的油腻味,也总算吃完了,总的来说,比德国的烤肘子好吃,因为是乳猪,猪肉如抽丝般的华润,含在口中还有一股淡淡的奶香,有些像上海的烤乳猪,但聪明的中国人就会用葱和甜面酱来遮住油腻,也会添分许多。

吃完猪肉,头疼的不行了,乖乖的滚回旅馆睡觉了。

一度的赛格维亚

今日是光棍节,传说如果一个人的光棍节是连续的,那么证明这个人是可基的。

今日是马云开心的日子,我一直在思考马云为什么选择今天作为购物日,后来想明白了,他是想变向的让广大单身男青年认识到女人的恐怖。

今日是一战纪念日,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论战胜方是战败方,无论哪个政党。西班牙殉葬谷教堂前雕像不是胜利者的雕像,而是一位西班牙的母亲抱着西班牙内战中死去的儿子,战争中没有胜利者,这是西班牙人民对内战最深刻的反思。弗朗哥这个极权的人修建这个教堂时也放弃了以往对异党的残忍,所有内战中死去的,都是烈士,都是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今日是我回巴黎的日子。

正如前边所说,早上醒来,满血复活,之前的发烧,头痛一溜烟的全散了。重新打包上路。Segovia还是被笼罩在阴霾之下,淫雨霏霏,打在身上,为本来就不高的气温又添了一丝寒意。

Segovia建于公元前80年的罗马时代,最著名的就是横跨天际的的水道桥,水道桥是工程力学上的一个宏伟巨作,把运河的水引到水塔然后引到Segovia山上的广场,形成一个高出地面的拱门,然后通过水槽把水引到城市里各个地方,解决了全城的用水问题。水道桥全部用大石头搭建,没有用一点水泥和任何胶泥,2000多年依旧坚固如初,虽然现在有了更加便利的自来水管道,但水道桥依旧能够使用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水道桥往东走到尽头,就是Alcazar城堡了,比起欧洲其他的城堡,Alcazar显得小巧精致,蓝色的屋顶,牛奶巧克力色的墙壁,迪士尼乐园里白雪公主的城堡的原型就是他了。时值大雨瓢泼,刚擦干的镜头就有淋上了雨点,又害怕相机进了水,只得在慌乱中咔嚓两声作罢。

Segovia城市不大,2小时把整个城市转完绰绰有余,中午便搭公交车前往Segovia火车站。Segovia火车站离市中心很远很远很远,要走一段高速公路,但一路上能看到远处的雪山,白雪皑皑,甚是可人。

火车站里边有个咖啡厅,里边没有太多的人,只有零星的几个游客,咖啡不贵,一杯Capccino只要2.5欧,端着一杯坐到咖啡厅最里边的高脚椅上,正对着远山,没有比这更惬意的时刻了。

再见,马德里。

从Segovia回到马德里大概3点左右,晚上7点的飞机,所以就在街头乱逛,今年正值马德里地铁95年纪念,每个地铁口都挂着马德里地铁的老照片,很有感觉。

走在马德里的大街上很容易就能碰见凯旋门,之前就听说过马德里有大大小小一千多座凯旋门,欧洲有个传统,每次战争胜利都要建造一个凯旋门,让军队从凯旋门中经过,一千多座足以见证了这座城市经历的风雨,尤其内战时期,西班牙著名评论家Mariano Jose de Larra在第二次共和之前为西班牙写下了墓志铭:这里埋葬着半个西班牙,她死在另外那半个西班牙的手里。

读西班牙历史,尤其内战那段历史,其实和中国蛮像的,都经历了同种族之间因为政见不同,信仰不同而自相残杀,有时候想想,信仰和欲望一样可怕,欲望滋生着贪婪,而信仰就变成了对异党的杀戮,文化大革命似乎是人类发展的必经阶段,这时候的人类社会如青春期般的懵懂,突然自以为明白了什么,便借着这青春年少的这股闯劲儿,玩了命似的蛮干,排除异己是必要手段。现在的人类社会回头看看过往的那些事儿,觉得很傻很天真,现在的我们回头看看年轻时的我们呢?会不会有同样的感觉呢?

马德里的街头很漂亮,几乎一步一景,百看不厌,在Atocha火车站旁边有个很大的公园叫Parque del Retiro很漂亮,正值秋叶尽黄,阳光透过树叶煞是漂亮。

写完此文,有一个朋友也要离开了法国,遇见她是个偶然,我感谢这个偶然,但不知道这辈子是否还会有偶然,有时候一转身,真的就是一辈子。每每想到这里心就凌迟般的痛,平日里最见不得那些悲欢离合,但该走的终会走的,正如这秋日的黄叶,叶子的离开不是因为风的追求,也不是树的不挽留,而是命运的安排,自然的选择,花开花落,天道轮回,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你曾问我,多少岁算是年轻。你在我心中永远不会老去。

仅以此文献给我那个朋友,纪念我们慢慢逝去的青春。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