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日记

2018年12月,借着出差的机会,请了两周假,在美国西部的版图上画了一只小蝌蚪。历时12天,累计行程2000余英里。

感谢小黑一路毫无怨言的陪伴,一路下来小黑跑成了小灰,感谢有你~

2018年12月22日,从洛杉矶到拉斯维加斯

2018年12月22日凌晨3点从旅馆爬起来往机场赶,6点的飞机,原以为机场会空无一人,结果被现实打脸,单是安检的队伍就排了近一个小时,机场如集市般忙乱,时不时的还有机场工作人员来表演,抚慰百无聊赖的旅客,这种场面在欧洲是鲜见的,4,5点机场大抵还是关着的。

空降洛杉矶,过城而不入,提车,直奔赌城拉斯维加斯。12月22日,是圣诞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正赶上了美国的春运,美国是一个车背上的国家,城市之间鲜有便捷的公共交通,不比欧洲,在美国自由行没有车将会是一件非常蛋疼的事情。从洛杉矶到拉斯维加斯270英里一路上车头接车尾,排着队的挪,4个半小时的路程硬是开了近十个小时,抵达拉斯维加斯时已经天黑了。

20181223日,拉斯维加斯

拉斯维加斯隶属Nevada,是一座在沙漠中拔地而起的城市。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Nevada为了挽救惨淡的经济,通过了赌博合法化,于是便成全了赌城的繁华。

在拉斯维加斯主要的娱乐活动便是赌博,逛酒店,吃自助。。。每个酒店都有一个主题,修饰极尽奢华,巴黎的铁塔,威尼斯的贡多拉,总之能搬来的都搬来,硬生生的把世界上的好山好水cosplay了一遍,讲真。。。真没咱深圳的世界之窗cosplay的像。论山寨的手艺,咱中国人是祖宗。

拉斯维加斯的生物钟是见不到清晨的太阳的,上午是富家公子补觉的时间,能在街上游荡的多是些我们这些午夜耍不起钱的穷Diors。过午,人们才陆陆续续的从前一日的昏迷中苏醒过来,托着疲惫的身子,胡吃海喝一番,而后才满血复活。

拉斯维加斯的自助餐是扉名的,每家酒店都有各自的自助,按人头算,每人50刀左右。来前同事们便极力推荐,“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猴头燕窝鲨鱼翅,熊掌干贝鹿尾尖。”上天的,入地的,能拿来的全拿来烹了,煮了,煎了,炸了,除了味道比不上中国的满汉全席,但尝个鲜终是可以的。

自助餐罢,夜幕便降临了,赌城的霓虹灯跟着也便闪烁起来,赌城活了。整个城市迸发出白日从未有的活力,街上人头攒动,到处都有招揽生意的性感女郎,路中间的车水马龙在霓虹灯中穿针引线,而真正热闹的是各家酒店的赌场大厅,八时一过,各家酒店的女郎们穿着极其简单的衣服便出来接客了,爬到赌桌上搔首弄姿,这样赌徒们玩累了,还能抬头望两眼姑娘们的丰乳肥臀,否则摇骰子耍牌久了会得颈椎病的。当然,牌桌上也有赤裸上身,抹着油,秀着八块腹肌跳钢管舞的男优~嗯,就是这么贴心~

无奈我倔强的生物钟从来没有饶过我,八九点开始犯困,回屋睡觉,明日才是正式的旅程~

20181224日,从拉斯维加斯到Zion National Park

从拉斯维加斯到Zion National Park 大约160多英里,2个半小时左右的路程,清晨八点趁着赌城还在沉睡中,偷偷的从城市里溜出来,补足了油,水,干粮,便启程了。Zion NP位于犹他州西部,小黑一路黄沙飞扬的奔驰在荒漠上,兀的,天边横起一片红色的石头山,山中有巨缝,缝谷内淌出一条小溪,两岸树木成荫,便是Zion NP了。早在8000年前,一小批印第安人发现了此地,峡谷内遮风避雨,又是沙漠中的为数不多的绿洲,便安居于此处,此所谓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吧?

Zion NP不大,腹地不允许私家车进入,只能坐园内的公共巴士,巴士沿途9个站点,有大小十数条徒步线路。

从内瓦达州到犹他州中间有一个小时的时差,到达公园的时候已经下午两点多,冬天天黑的早,三四点便已经擦黑了。便决定用这小半个下午走一些短的徒步路线,第二天再挑战一条“长”线。

美国国家公园的徒步路线规划的相当完备,路面修缮维护的极好,有些路线甚至可以坐着轮椅“走”。Zion国家公园里传说有69种哺乳动物,208种鸟类,也许是冬日的缘故,能看到的只有小鹿,这里的鹿儿都不大,不似阿拉斯加长的大象似的驯鹿,这里的小鹿只有半人高,大抵是肉质鲜嫩的。。。

呆到傍晚,沿着Pa’rus Trail往回走,Pa’rus trail是观赏日落的路线,只是整日的阴天,天上飘着雨,怕是见不得日落了,走着走着,云缝中斜出一道光来,再接着,云雾散开,山谷,天际都红了。

20181225日,Zion National Park——天使降临!

如果说在Zion NP只能选择一条徒步路线的话,那么一定是Angels Landing——天使降临小径,这条往返9英里的小路被评为全美十大徒步路线之一。天使降临其实是指峡谷内一座455米高的巨岩,巨岩拔地而起,壁立千仞,最高处直入云霄,所谓“天使降临”。天使降临小径便是在巨岩之上凿开的一条通往巨石顶峰的徒步路线,但路线爬升大,很长一段都是在陡峭的山脊上仅靠一条铁链才能爬上去。无限风景在险峰,来都来了¯\_(ツ)_/¯

今天是圣诞节,旅馆的员工也格外的热情,十分讨喜的戴着圣诞帽子祝大家圣诞快乐,早餐也是极其丰盛的,赶着公园的头班车,直奔天使降临小径。

从Grotto出发沿着之字形的山路大概走个2.5英里抵达Scout lookout,Scout lookout是天使降临的起点,也是观峡谷全貌的好地方,整个峡谷尽收眼底,天使降临上陡峭的岩壁,和冰冷的锁链也隐约可以望见,不少人见前路艰险便止步于此往回下山了。

这个时候天上飘起了雪,天使降临这条路线不建议在恶劣天气时攀爬,因为山体陡峭,石头光滑,仅能靠铁链用力还是挺危险的。犹豫了一下,看了下天气和路况并不是特别的差便出发了。起初还算好走,天气也不算太差,只是铁链有些刺骨,当天温度接近0度,链子上挂着冰,每走两步都要暖和一下手,所以挪动的相当缓慢。爬了近一个小时登上峰顶,站在云里雾里,峡谷反而看的不真切了,遮遮掩掩,虚虚实实,倒是另一番景致。



山上呆了没多久,身上的汗早已落了,湿透的衣服也都结了冰,硬的跟石头似的,风雪也越来越大,鹅毛大的雪花刀片似的刮在脸上,再后来也就冻的没知觉了,上山容易下山难,这种天气实在不敢在山头多呆,再壮丽的景色也罢,顺着铁链往后退,退到山腰处,天气转好了,头上依旧雾蒙蒙,身下的山谷已经云开雾散了。为了暖和,一口气跑到了山下,3英里的山里半小时跑了下来,身子暖了,衣服上的冰也化了。

从山上下来,出园已经下午3点多了,从Zion到Bryce有80多英里,1个半小时的路程,但因为天上飘着雪,加上山路,所以也不敢大意,便赶着出发了。Zion NP出来,走Zion Carmel景观大道,雪越下越大,沿途本来还有一条观峡谷全貌的徒步路线,因为时间和天气原因只能放弃了。

Bryce比Zion更靠北部,大雪已连下数日,路面结了一层冰,刚进入Bryce地界的时候,前方来车走的急,转弯时后轮打滑,司机又刹不住车, 360度的旋转着就冲过来,幸好反应及时,车头一扭,撇了过去,来车也一头栽进了路旁的槽沟里,还好不是悬崖,经此一遭,惊得一身虚汗,前后的车辆也都乖乖的打着双闪,以十迈的速度慢慢挪。

20181226日,Bryce National Park

Bryce国家公园位于犹他州西南部,是一大片离散分布的石林,经过长时间的寒冬风化河流冲击形成的。当地印第安人认为这些石林曾经是一个部落,因为得罪了天神,被天神诅咒而变成了石柱,因而这些石柱被称为“hoodoo”(黑魔法的咒语)。

早上起来,天地一片灰白,门前积雪没膝,Bryce海拔3000米左右,零下10度的气温,让原本稀薄的空气更佳稀薄,有轻微的高原反应。住的旅馆就在公园大门口,开车直接闯入公园,Bryce相对于其他国家公园不大,景点比较集中,日出点和日落点,顾名思义,是绝佳的观看日出日落的地方,可惜早上寒气逼人,太阳没出来的时候,体感温度能到达零下十五度,只能跟着太阳出门。而Inspiration Point是海拔最高处,可以观石林全貌。

因为大雪封山,很多观景点都因为安全考虑对游客关闭了,而徒步路线也只开放了一条,从日出点下至谷底,再从日落点爬上来,可以近距离的瞻仰着一群群高耸的石柱。

Bryce不大,景点十分集中,加上很多观景点关闭了,走上一圈不过半天。

从Bryce NP出来,沿着犹他州12号公路行驶,12号公路有全美公路之称。美国风景公路(America’s Byways)分两种:国家风景道路(National Scenic Byway)——在考古,文化,历史,自然,消遣,风景占其一的便为NSB;另一种就是全美公路(All American Road)——在以上六项占其二,并且有全美独一无二景致的方为全美公路。美国目前共有99条风景道路,27条全美公路,足见UT-12之牛逼之处,从高原驶入盆地,再穿过森林,趟入沙漠,一路下来,如同给眼睛做了两小时的按摩,一场视觉的盛宴。

走完12号公路,离Torrey小镇也就不远了,而晚上的旅馆就在出了Torrey的公路边。旅馆是大漠之中孤零零的几幢房子,一条公路是他与人类文明的脐带。旅馆晚上据说是有篝火晚会的,头上悬着银河,身旁燎着篝火,想想也是美的,无奈沙漠中昼夜温差极大,刚开个门缝儿,袭人的寒风混着沙子可劲儿的往屋子里灌,人也被吹了个趔趄,便赶忙锁上门钻回被窝里去了。暖气,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

20181227日,Capitol Reef National Park

早上醒来,大地依旧一片深沉,只有天边勾勒出几道亮光,坐在餐厅望着那光亮发癔症,直到天边的雪山后蹦出几道金光来,天际红了一片,人们刷的一下都醒了,兴奋了,齐刷刷的从屋里冲了出来看日出,没呆片刻便再冲了回去,暖活一下,再冲出来,就这么反复的折腾着。折腾几次,人倦了,太阳也疲了,干脆直接从山后跳出来了,早餐也就在这折腾中吃完了,准备出发。

Capitol Reef NP形成于50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因为酷似美国国会大厦的圆屋顶,故称圆顶礁国家公园。早上起来往园区走,UT-24号公路横穿公园,贯穿了公园里的主要景点。沿着24号公路在峡谷内穿行,岩壁上多有岩画,不仔细看十分不容易发现,是1300年前峡谷内的原土著民留下的。

峡谷内每个景点和徒步起始点都有停车位,下车观景十分方便,峡谷内大大小小有十数条徒步路线,这次来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赶上了美国政府罢工,所有公园免票,而因为天气原因和罢工的缘故,导致很多徒步路线和景点不开放,只能遗憾错过。错过便错过吧,没有遗憾不叫人生,有了遗憾也便有了再来的动力。

Grand wash,中文翻译似乎是鹅颈湾?是峡谷内一条著名的徒步路线,路线穿行在峡谷内,峡谷两端开阔,腹内狭窄,从谷口进入,每走一步,两边的谷壁都有袭来的感觉,直到腹地成了一线天,当年华容道应也是如此吧?走着走着,天上开始飘雪,没多一会儿,赤红色的岩土上盖上了一层白纱,到下一站Moab还有三个小时的路程,雪天路滑,便没有继续深入,出谷赶路。

从Capitol Reef到Moab有140英里左右,接近三个小时的路程,抵达Moab时比预计到达时间要早,不到四点。

Moab周边有三个国家公园,拱门,峡谷地,死马点。周边广袤荒凉,如同一卷做旧了的宣纸,上帝利用风水侵蚀,在地球上描出一副立体的绝世画卷。看时间还早,便开车去最近的拱门国家公园溜达了一圈,呆到了天色擦黑,回去休息了。

20181228日,死马点——峡谷地——拱门余晖

早上起来,吃了早饭便往死马点赶,位于科罗拉多州高原的死马点,是一个小小的州立公园,夹在峡谷地和拱门国家公园中间,科罗拉多高原蕴藏着太多了叹为观止,死马点只是小小的神奇,所以大概才轮不上国家公园的排位吧。科罗拉多高原平均海拔2000至3000米,死马点距科罗拉多河谷有800米左右落差,如果在科罗拉多高原策马扬鞭,忽然碰到垂直落差的断崖,便是死马点了。死马点的传说也来源于此,死马点犹如高原上悬浮的半岛,最狭窄处称之为咽喉(The Neck),传说,牛仔将马匹赶到这半岛上,封锁了“咽喉”要塞,就成了天然的马场。有一天,牛仔走后,便再也没有回来,马群就在这座高地上,饿死,渴死,或者坠崖而死,死马点因由而来。

从死马点出来继续一路向南就到峡谷地国家公园了,峡谷地国家公园分为三个部分:The island in the sky, The Needles和The Maze。The Maze是美国最偏远,交通最不便利,最人迹罕至的地方,没有服务点,没有网络,也几乎没有道路,只能徒步进入,乱石林立,如同上帝布下的迷宫,因此得名,进入需办理偏远地区通行证;The Needles比The Maze人气旺了一些,但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几乎完全保留着科罗拉多高原的荒蛮原始,只能驾驶四驱车前往;而The island 区域靠近Moab,是游人最容易进入的地方。Edward Abbey曾这样描述峡谷地“The most weird, wonderful, magical place on earth – There is nothing else like it anywhere”。该说的他都说完了,我负责上图吧:

从峡谷地出来,已经下午3点左右了,逛完整个拱门公园怕是来不及了,便直奔拱门公园观赏落日的地方——精致拱门。

精致拱门在园区的最深处,开车从公园进入,盘山而上,一路深入。通往精致拱门的小径约5公里左右,累计爬升200米左右,直通精致拱门脚下,是观看落日的最佳地点。傍晚刚过四时,日光变的柔和起来,应是离太阳落山不远了,便一路小跑,直奔拱门。来的早不如来的巧,远山正托着太阳的下沿,光线从拱门中斜射出来,照在拱门身后的岩壁上,整座山都是红的。山坡上坐满了观看日落的人,眼瞅着那日头一点一点地往下坠,直到留下个影子,烧红了天边的云,天色也便暗淡下来了,阴风呼啸着,宣告着夜幕的降临,人们才熙熙攘攘的往停车场挪去。

20181229日,拱门!还是拱门!

一大早从床上爬起来,继续朝着拱门方向前进,考虑到还有近260miles的路程要赶,也就只有这一晌午的时光。拱门公园大大小小大概有一千多座天然拱门,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拱门集中地,有些因为风雨侵蚀而坍塌了,拱门的奇妙之处便是在于不同时段的太阳光线打在奇岩怪石上,折射出不同的色彩,映衬着地上的影子,便成了大漠之中的魑魅魍魉。

过了午时,便出了拱门公园驱车往Page赶了,从Moab到Page二百六十多Miles路程,经过纪念碑谷Monument Valley。美国许多西部片都会出现纪念碑谷的镜头,极其上镜,最著名的应该就是阿甘正传了。纪念碑谷其实是一大片拔地而起的巨型孤峰,最高的落差可达300米,远远望去十分壮观。

傍晚,到达了Page小镇,Page本身并无什么吸引眼球的地方,但身处大峡谷,羚羊谷,格伦峡谷和鲍威尔湖中间,也便成了枢纽城市。

20181229日,从马蹄湾到大峡谷

早上起来,从Page往大峡谷赶,其实有些失策,之前没有做足功课,大峡谷的北缘冬季不开放,而南缘离page要两个半小时的路程,来回便是5个小时,路上十分耽误时间,大峡谷南缘公园内部其实是有住宿的。失策失策! 从Page到大峡谷的路上会经过马蹄湾,其实刚出城不远就到了,马蹄湾是一个U字型的峡湾。科罗拉多河流至,巧妙的杀了个回马枪,也留下了这惹人回眸的一景,见过许多江河的大转弯,从黄河到雅鲁藏布江,再到欧洲的莱茵河,却似乎都没有马蹄湾来的壮,一是周边山形陡峭,从悬崖跌至河谷几十米的落差,加上河谷转弯之急角度之大,便愈发显得壮观。

从马蹄湾出来往大峡谷赶,途中经常会路过印第安人临时搭建的商铺,这一地区属于印第安保留地,与联邦政府的法律不同,拥有有限的自治权。

我们俗称的大峡谷,便是传说中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被称为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称大峡谷是时间缓慢雕刻出的惊心动魄,是上帝的杰作。大峡谷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科罗拉多高原极速升高,科罗拉多河对岩石的冲击,洗刷,造就了如今全长446公里,深达1600米的大峡谷。大峡谷主要分分南缘和北缘,南缘全年开放,设施相对完善,游人也会比较多,北缘海拔更高,比南缘更为静谧,但由于冬日积雪,只在5月至10月开放,这次要遗憾错过了。抵达大峡谷的时候已经快两点了,公园里几乎所有停车场都满了。。。车子根本停不下来,只好走走停停,每到一个观景点,有车从临时停车位出来,便赶快挤进去,所以玩的不够尽兴,也没能如愿的徒步,下次一定要走R2R2R(Rim to Rim to Rim)徒步路线,全程78km,3,4天便能走完,可以细致的满满的品味大峡谷~

从大峡谷看完日落往回赶,奔驰在荒漠之中,偶尔能遇见一两个过往的车辆,整个天如同拉下了一块黑幕,铺天盖地的,见不到一点颜色,月亮倒是光亮,却只似一盏10W的灯泡一般抵不住这漫天的黑幕,入夜,星星们出来了,大地是依然是昏暗的,天上有些光亮了,越走星星出来的越多,越亮,再后来便是漫天的繁星,在荒漠之中能有这般景致,倒也是浪漫的。将至午夜,远处依稀可以辨出一片灯火阑珊,那里便是Page了。

20181231日,羚羊谷

今年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预订了早上8点半的团去羚羊谷,进入羚羊谷必须预约跟团,有两种团,摄影团和观光团,观光团大约2个小时左右,摄影团大约4个半小时,会挑选一天内阳光最好的时候入谷,并配有摄影指导,保证你张张大片~来前想预定摄影团,可惜早就售罄了,还好不是旺季,观光团还有些许的位置。

羚羊峡谷是典型的地裂狭缝型景观,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洪水的冲刷形成的,愈是干旱的荒山,遇到暴雨山洪,便愈发展现出不可思议的魔力。中国也有相似的地形,多在陕北黄土高坡,形成原因同理,同年6月,同爸妈去陕西甘泉大峡谷,与羚羊谷十分相像,当时拍出照片很多人都问是不是在美国,景同地不同,规模没有羚羊谷规模大罢了。据传说,羚羊谷曾是叉角羚羊栖息地,峡谷里曾多有羚羊散步,便因此得名。

早上起来的时候,大雪已经铺满地面,却依然下个不停,观光团集合地点离旅馆不远,出门5分钟便到。每个团大概有9个人左右,司机兼导游会把所有人塞进一辆皮卡的后车厢,然后狂奔起来,要命的是,皮卡是露天的,这风,这雪,吹的天昏地暗,一个透心儿凉,轮胎在雪地上碾过,漏出赤红的土地,再消失在远处,分不清何处是天,何处是地。开到一座石山前,裂出一道缝,便是羚羊谷了。从缝中入谷,谷内别有洞天,藏下百余人马不成问题。虽然不是光线最佳的时辰,但谷内随便拍一张便是大片,便是羚羊谷美丽之所在吧。回来后,发现每年3月都有Antelope Canyon越野,需要抽签,有55km,50miles和100miles三个级别,明年开始抽签,加油训练~

从羚羊谷出来,时间还早,便再次回到马蹄湾,瞄了一眼雪后的马蹄湾便往拉斯维加斯赶了。

2018年的最后一天原本想在拉斯维加斯跨年,但后来想想,喧嚣的世界不属于我,还是更偏爱山野的静谧,便一口气开到了胡佛大坝,望着Mead湖,看着太阳落下山头,结束了2018.

美国欧洲

在欧洲生活了十年,大抵对欧洲是了解的,对于中国人,欧美都是西方国家,大概是从八国联军时候开始叫的,但这两个西方世界的差距,不亚于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公司多有一些从美国暂居卢森堡等签证的中国人,苦口的抱怨着欧洲的种种不适,带着这份好奇来到了美国大陆,以下为个人拙见,切勿上纲上线。

美国就好像美式快餐,快,廉价,随处可见,加速的工业流程让他失去食物原有的新鲜的感,但色素与香料也足以冲击着你的味蕾;欧洲就像法式料理,价格不菲,对素材要求极高,无视薄利多销的市场规律,对食客来说,这已不是单单填饱肚子的事情了,审美的价值要远远超出他充饥的功能。

在美国人眼里,欧洲人是停滞的,欧洲的劳工法,高福利社会正在腐蚀着欧洲,人民小富即安,生产效率低下;而美国人拼命的赚钱,越大越好,喜欢大汽车,空荡荡的豪宅,“只要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便是对美国梦最好的诠释。

欧洲是多元化的,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文化与脾气,哪怕是弹丸之地。欧洲人有着自己的传统风格,穿衣吃饭如同下象棋似的,有着自己的套路,生活也会讲究些许。美国对比欧洲,美国就像升级版而没了文化底蕴的中国,而欧洲就是历史更厚重版文化更多元化的日本。很难说孰优孰恶,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是么?

2019,新年快乐~

2019年的第一天,从拉斯维加斯开回到了洛杉矶,看了场NBA算是圆了一场儿时的梦。

回洛杉矶的路上

2019,依然在路上~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