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瑞士还是带着爸妈从巴黎南下,走普罗旺斯蔚蓝海岸,深入意大利,方得北上,途径瑞士回巴黎;转眼九年。
萌生去瑞士的想法,是三月,万物复苏,身子骨也蠢蠢欲动起来,总觉得夏日不去山里跑个步,便对不起那隐去得白雪,露出得绿山头儿来。比赛众多挑花了眼,选来选去,瞅准了Montreux Trail Festival,又偶然发现了瑞士二十年一次得葡萄酒节,便决定去,干就是了!
最近在读约翰斯坦贝克的“Travel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读这本书如同在读自己,“船笛发出的四声沙哑巨响,依然能让我脖子上的汗毛竖立,让我的双脚轻踏。喷射机的声音,引擎的预热声,甚至鞋子踩在路上的脚踏声,都能够撩起这种久远的战栗,让我嘴干眼直,手心发热,胃在肋骨窝下翻搅”。这种狗改不了吃屎般的对旅行的渴望,是寄生在我骨子里的。我的小灰豹虽比不上Rocinante,但也足以坚固的承载起我的梦想——出发,目标:瑞士。
目标:瑞士!
周六的越野比赛,于是周五便要启程,提前一周便开始,蚂蚁搬家似的,往车上装载行李,露营装备,摄影器材,越野装备,衣服等等整整装了一车。

从卢森堡到目的地Montreux,大约6小时的行程,加上路上走走停停,走了8个多小时。抵达Montreux已经下午6点多,天上飘着雨,地上卷着风,俨然了没有前几日40度高温的样子,虽是湖光山色,但也无心恋景,领了号码,便驱车前往露营地扎帐篷了。
帐篷营地于Montreux和Vevey之间的Maladaire,一人一车一帐四晚才50多块钱,还送了4天整个Vaud地区的交通通票,火车公交随便坐,博物馆缆车轮渡打半折。。。简直是意外的惊醒。瑞士是极其适合露营的地方,遍地都是露营地,满足了随走随停的需求,露营地价格便宜,设施尽善,风景如画。Maladaire营地就偎依在日内瓦湖畔,隔眺对面法国的远山。

因为第二天早上要比赛,加上开了一天车,便泡了碗面回帐休息了。

55km,爬升4200
之前报名比赛时忘了看爬升,比赛前一个月前才想起来看路线,看到爬升就傻了,4200的爬升,什么概念?半个珠穆朗玛峰。
整晚,帐篷给暴风蹂躏的花枝乱颤的,好在我个千斤坠,稳稳的把帐篷压住,才使其不得与风私奔,我的不成全似乎惹怒了天神,怒吼着炸出天威,崩出耀眼的光芒,刹那间,黑夜似白昼,而后雨滴夹着雹子便铺降而来;真烦,惹得洒家不得安睡。
一夜的风雨,满目的苍凉,营地里帐篷都似受尽委屈的小奴,蜷缩着,满身湿漉得躲在营地各个角落,依旧在风中颤抖着身体。我也不免担心起今天的比赛来。
5点半起床,吃饭,洗漱,更衣,收拾停当,不到7点来到起点,检查装备,还是把帽子落在了营地,但好在今日见不得什么太阳。出发前,组委会宣布,因为天气原因,比赛临时改道,据天气预报,下午和傍晚还会有风雨雷电,为了安全,上午要尽可能的赶路。
8时鸣枪出发,前12公里1400的爬升,便乖乖的一步一步向上爬。也许是一夜狂风的缘故,一点看不出要下雨的样子,山坡上还能望见日内瓦湖和对面的远山,还暗自庆幸,天儿不错。

花了近3给小时爬完了这12公里1400米的爬升,过了第一个打卡点,攻克了第一个制高点,花了三个多小时,已近中午,补充了一颗盐丸,一根能量棒。接下来是三四个小山头,其实对于越野,我是有优势的,常年的长距离徒步让我对山路颇为擅长,尤其下坡,凭着自身的重力加速度往下冲,总能弥补速度上的不足。
过了晌午,山谷间的云雾聚集起来了,白绸间,若隐若现的绿色还煞是好看。



过了第三个山头,大抵是17公里,到了第一个补给点,冲着能量棒奶酪能量饮料一顿胡吃海塞,小饱即安,组委会检查了必备装备,手机,保暖铂和防雨外套才放行,又是一个山头,出发没多久雨点便伴着几阵雷声铺打下来,下雨尚好,只是山上多是大石头,受过大雨的瓢泼,爬两步退一步,真到陡处便手脚并用起来了。好在山头不高很快就过了。过了山头,在山峦上穿梭,云层越来越厚,隔壁的山谷传来震彻心扉的雷鸣声,从没这么近过,那是百万雄师在耳膜边处嘶吼,震得耳朵眼子发烫,双腿发抖。好在持续不久,翻过另一个山头,便穿过云层往山下冲去,下山的路已经泥泞不堪,险处,只能用身体脂肪最浑厚的部位往下滑,下午一点左右过25公里打卡点,前脚刚进屋,天上的水哗的就泼下来了,前半身尚是干的,后半截便湿透了,因为雨太大,组委会临时终止比赛,任何人不允许从补给站出发,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跑,天上的云也散去些,雨水也温柔了许多,便再次灌满水袋继续出发。

下至山谷,硬是从海拔1800降到了900,又是是一道天堑横着,又是个爬升一千的绝望坡。。。好在一直不停的补充盐丸,肌肉没有抽搐,只能硬着头皮上,雨水冲去了山上的泥尘,更是冲淡了路标,爬到半山腰突然发现没路标了,赶忙往回找路,多跑出了一公里,来回找路浪费了半个小时的时辰。再爬到1700左右的山头的时候已经五点半了,离下个打卡点还有一个小时,好在是三公里的下山路,应该问题不大。刚出发没多远被志愿者追了回来,组委会收到天气预报,晚间七点左右有极强的雷阵雨天气,山高路滑,夜黑风高,风雨雷电,建议我弃赛,夏日的天气九时天才会暗,理论上说完赛问题不大。。。但考虑到天气状况,还是选择退赛了。志愿者开车把我送下山,沿着盘山公路,绕着山,随着海拔的降低,愈有些耳鸣。有些遗憾,第一次跑阿尔卑斯山的越野,只剩下最后一个山头,剩下的多是下坡,最后不到20公里,还有6个多小时时间,理论上是可以完赛的。。。
回到montreux冲了澡,坐在湖边喝啤酒,今年怕是如此了,九月便入秋了,阿尔卑斯山又要回到了白雪皑皑的季节,下次回来跑山怕是到明年了。。。

第二天起来,身上并无酸痛,这是没跑够的迹象。天上依然飘着雨,连续两天的暴雨让帐篷显得瘦弱不堪。大雨百无聊赖的下着,浇得人也提不起精神来。原本预定的葡萄酒节文艺演出也因为大雨延期到周三,周边转了转,没得什么兴致,便躲到车里看书睡觉了。喜欢坐车坐飞机,偏爱靠窗的位置,往角落里一缩,那是自己的天地。
出发!从伦敦到耶路撒冷!
再醒来,已经第三天了,天气已经放晴,那山,那水,那天,那云。

早上起来,肚子咕咕的叫,来瑞士,不能错过的是奶酪火锅,离露营地不远60多公里,有一山间小村,chatelle st denis,有一做奶酪火锅的百年老店,瑞士的奶酪火锅有名的叫moitie-moitie,由两种奶酪混合熬制,酒精炉上架着小锅,浓稠的奶酪伴着奶香咕嘟的冒着泡,用一小撮面包或者土豆,用叉子往锅里一转,长长的拉出奶丝来,往嘴里一放,鼻息里都冒着奶香,配上一口酸掉牙的小黄瓜,除腻。
吃饱了喝足了,到chinon城堡打了个卡回营地发呆看夕阳,擒一把椅子,帐外一坐,暖洋洋的傍晚,花生一颗一颗往嘴里蹦,啤酒顺下,满满的一个饱嗝, c est la vie.
夕阳将至,天边泛着红光。有一小哥寻来“可以在你旁边搭帐篷吗?”“诺”
小哥搭帐完毕,两个人便喝着啤酒聊了起来。小哥来自英国,要从伦敦走到耶路撒冷。起初没听清楚,以为听错了,嗯,没错,是耶路撒冷,5000多公里,计划六个月,除英国到法国的轮渡外,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
“for what?”
“for religions, for friends, for family”
小哥是一个商业广告文案的写手,请了半年的假期踏上了征程。信仰是个奇妙的东西,首先你要信,触不可及,所以需要仰。曾经参加过教会的活动,听过讲经,却始终无法让我信服,自然不了了之。外国人总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说中国人的信仰是共产党。又何尝不是呢?都是洗脑嘛。
那天晚上聊到很晚,喝了很多,相同的趣恶让我们有很多话题。小哥接下来要一路穿越瑞士,意大利,而后走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穿过阿尔干半岛,抵达希腊,纵穿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抵达以色列。走完后写成书,我预定了一本,希望他能平安。我们约定走完来卢森堡找我,我做东,二十年后相约下一届葡萄酒节,我俩也将是半百的老人,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呢


Rinderberg
早上起来,小哥已经收拾好行囊了,送别了小哥,今天的行程是进山。之前看地图,偶然机会发现了Zweisimmen,一个横在伯尔尼山区的小镇,便定下了附近的帐篷营地。早上出发中午到,着实佩服欧洲人山路的开车技术,狭窄的盘山路,勉强错车,都能开到90迈。午餐过后乘缆车上到对面的山峰上Rinderberg,着实被惊艳到了,面对美景,任何文字都是苍白的。多说无益,上图。





Fête de Vignerons
上一次,还是1999年。。。
瑞士人心中有个节日;他们可以不知道国庆节,但身为瑞士人,不会不知道这个节日;节日的举办也随意的很,间隔14年到28年不等,完全看心情;这个节也是瑞士第一个被录入UNESCO的传统节日。这个节便是瑞士葡萄酒节。
瑞士葡萄酒节起源于17世纪,起初只是一场宴会,后来参与者愈来愈多,便索性成了一个节日,再后来,便成了优秀酿酒师的加冕仪式的节日。
2019年的葡萄酒节从7月18日持续到8月11日,每天都会以瑞士的一个城市为主题,每周都会有两到三场大型演出来庆祝,主题是il etait une fois(很久很久以前),讲述的是瑞士的一个民间传说。
本来订的是周日的票,结果因为暴雨推迟到周三,还好住的是帐篷,随意的很,早上从zweisimmen往vevey赶,坐在两千人的剧场里,场面宏大的竟有些激动的忍不住落泪,舞者六千,歌者一千,整场演出两个半小时,无尿点,讲述了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结束后全体起立,随着音乐为表演者喝彩,身旁的几位鹤发的阿姨暗自落泪。



演出结束,已近三点,便驱车回程。
抵家八时,眠。
共享此文章:
文章导航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
电子邮箱
网址
有新评论时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我。
通过邮件通知我有新文章。
最新日志
近期评论

liruochen1204发表在《记于巴马》
王岳发表在《记于巴马》
liruochen1204发表在《写在2017》
liruochen1204发表在《写在2017》2019年八月一二三四五六日« 3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分类
搜索:搜索
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博客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以关注此博客,并通过电子邮件接收新文章通知。
加入另外 7 位粉丝

第二天起来,身上并无酸痛,这是没跑够的迹象。天上依然飘着雨,连续两天的暴雨让帐篷显得瘦弱不堪。大雨百无聊赖的下着,浇得人也提不起精神来。原本预定的葡萄酒节文艺演出也因为大雨延期到周三,周边转了转,没得什么兴致,便躲到车里看书睡觉了。喜欢坐车坐飞机,偏爱靠窗的位置,往角落里一缩,那是自己的天地。
出发!从伦敦到耶路撒冷!
再醒来,已经第三天了,天气已经放晴,那山,那水,那天,那云。

早上起来,肚子咕咕的叫,来瑞士,不能错过的是奶酪火锅,离露营地不远60多公里,有一山间小村,chatelle st denis,有一做奶酪火锅的百年老店,瑞士的奶酪火锅有名的叫moitie-moitie,由两种奶酪混合熬制,酒精炉上架着小锅,浓稠的奶酪伴着奶香咕嘟的冒着泡,用一小撮面包或者土豆,用叉子往锅里一转,长长的拉出奶丝来,往嘴里一放,鼻息里都冒着奶香,配上一口酸掉牙的小黄瓜,除腻。
吃饱了喝足了,到chinon城堡打了个卡回营地发呆看夕阳,擒一把椅子,帐外一坐,暖洋洋的傍晚,花生一颗一颗往嘴里蹦,啤酒顺下,满满的一个饱嗝, c est la vie.
夕阳将至,天边泛着红光。有一小哥寻来“可以在你旁边搭帐篷吗?”“诺”
小哥搭帐完毕,两个人便喝着啤酒聊了起来。小哥来自英国,要从伦敦走到耶路撒冷。起初没听清楚,以为听错了,嗯,没错,是耶路撒冷,5000多公里,计划六个月,除英国到法国的轮渡外,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
“for what?”
“for religions, for friends, for family”
小哥是一个商业广告文案的写手,请了半年的假期踏上了征程。信仰是个奇妙的东西,首先你要信,触不可及,所以需要仰。曾经参加过教会的活动,听过讲经,却始终无法让我信服,自然不了了之。外国人总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说中国人的信仰是共产党。又何尝不是呢?都是洗脑嘛。
那天晚上聊到很晚,喝了很多,相同的趣恶让我们有很多话题。小哥接下来要一路穿越瑞士,意大利,而后走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穿过阿尔干半岛,抵达希腊,纵穿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抵达以色列。走完后写成书,我预定了一本,希望他能平安。我们约定走完来卢森堡找我,我做东,二十年后相约下一届葡萄酒节,我俩也将是半百的老人,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呢


Rinderberg
早上起来,小哥已经收拾好行囊了,送别了小哥,今天的行程是进山。之前看地图,偶然机会发现了Zweisimmen,一个横在伯尔尼山区的小镇,便定下了附近的帐篷营地。早上出发中午到,着实佩服欧洲人山路的开车技术,狭窄的盘山路,勉强错车,都能开到90迈。午餐过后乘缆车上到对面的山峰上Rinderberg,着实被惊艳到了,面对美景,任何文字都是苍白的。多说无益,上图。





Fête de Vignerons
上一次,还是1999年。。。
瑞士人心中有个节日;他们可以不知道国庆节,但身为瑞士人,不会不知道这个节日;节日的举办也随意的很,间隔14年到28年不等,完全看心情;这个节也是瑞士第一个被录入UNESCO的传统节日。这个节便是瑞士葡萄酒节。
瑞士葡萄酒节起源于17世纪,起初只是一场宴会,后来参与者愈来愈多,便索性成了一个节日,再后来,便成了优秀酿酒师的加冕仪式的节日。
2019年的葡萄酒节从7月18日持续到8月11日,每天都会以瑞士的一个城市为主题,每周都会有两到三场大型演出来庆祝,主题是il etait une fois(很久很久以前),讲述的是瑞士的一个民间传说。
本来订的是周日的票,结果因为暴雨推迟到周三,还好住的是帐篷,随意的很,早上从zweisimmen往vevey赶,坐在两千人的剧场里,场面宏大的竟有些激动的忍不住落泪,舞者六千,歌者一千,整场演出两个半小时,无尿点,讲述了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结束后全体起立,随着音乐为表演者喝彩,身旁的几位鹤发的阿姨暗自落泪。



演出结束,已近三点,便驱车回程。
抵家八时,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