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

一直非常推崇吴军老师的书,曾说过,每个IT人都要读下吴军老师的书。花了大半年,读完《浪潮之巅》,写个读书笔记。

全文分四个部分,IT公司的兴衰史,龙头老大谷歌,幕后推手——风投,以及从IT产业看中国的经济发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每个科技公司的成功或失败多与一个关键性人物有关。

IBM-郭士纳:老少沃森引领着机械向电子浪潮的转变,郭士纳是让大象跳舞的人。IBM的基因是稳重求变,保守和稳妥让他成为政府的香饽饽,却错过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浪潮。

苹果-乔布斯:偏执狂乔布斯与CEO斯卡利的权利斗争失败,又以顾问身份重回公司力网狂澜,接管了连年亏损的公司,接着,iMac使苹果重新盈利;ipod颠覆了音乐行业;iphone颠覆了手机行业;ipad使苹果市值超过微软。乔布斯去后,世上再无苹果。

因特尔-安迪格鲁夫:安迪格鲁夫的入驻成就了因特尔发展最快的十年,十年抗战赢得了与摩托罗拉之间的竞争,打下来半导体界的半壁江山。反垄断法是个神奇的东西,让因特尔不敢把amd打死,amd却让因特尔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所谓“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可惜顾首不顾腚,守住了高端市场,却错失了低端市场,让基于arm的处理器抢占了手机处理器市场的98%。

微软-比尔盖茨:20世纪末,是盖茨和乔布斯的双雄时代,在技术嗅觉与产品设计上,乔布斯强于盖茨,而盖茨的商业头脑更胜一筹。微软借windows3.0的发布击败了90年代的苹果,夺下了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通过软件与系统的绑定,击垮一众小软件公司,巩固了微软帝国,但在互联网上发展迟缓,互联网经济时代落后于雅虎,搜索领域又惨败与谷哥。罗马帝国依旧,只是辉煌不再,随着互联网2.0,普通用户对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小,庞大的罗马帝国终有土崩瓦解的一天。

oracle – 埃里森:甲骨文的兴起靠的是看清了关系型数据库的市场前景,依靠软硬分离的商业模式,钻了ibm的空子而壮大起来。相较于许多公司的赔本赚吆喝,甲骨文注重利益优先,保证了公司长期盈利,尤其在互联网泡沫和经济危机时期更加明显。收购sun后,一是改,整合sun的产品线,二是裁,用一个字来形容埃里森,就是一个狠字。

思科-钱伯斯:当思科还是一个小公司的时候,各大计算机公司专注于如何在网络市场打败对手而不是研制兼容其他公司协议的路由器,因此造成了思科一家独大想不赚钱都难的局面。钱伯斯接手ceo后,首先着手建设健康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善待员工;无条件满足客户;提出建立了网状管理结构;公司内部鼓励创业,从管理者变成投资者,如果公司创业成功,思科有权优先收购,保证了思科可持续发展。思科和亚麻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公司文化,映照着贝佐斯和钱伯斯截然相反的性格和人生经历,由于年轻时阅读障碍症,钱伯斯喜欢口头交流而不是长篇汇报,也奠定了公司的基调。

雅虎-杨致远:从斯坦福走出的雅虎奠定了互联网游戏规则:开放,免费,营利,成功阻断了美国在线的盈利模式,开启了20世纪末门户网站的大航海时代。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流量至上的商业模式让一些二流三流的网络公司盲从,只考虑流量而不考虑产出,而大的商业品牌不屑于在二流三流网站上放广告,于是为了分的市场上的一瓢羹,无底线的添加广告,骗取流量,结果导致广告流量愈发的廉价,无限恶性循环后造成了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泡沫。

HP-菲奥莉娜:惠普同样出自斯坦福大学的工业园区,二者相互提携,可以说是厂校合作的典范,然而自21世纪初,菲奥莉娜力排众议,收购康柏,然而1+1<2,两个处于劣势的公司合并后,不仅没达到累加市场份额,反而只达到合并前较少的那份。原因很简单,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公司必定有经营上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合并后便会翻倍,在竞争中劣势更大。虽然在继任者赫德通过pc代销模式和照片打印机的举措中峰回路转,但缺乏创新的hp依然是一个暗淡了的巨星

摩托罗拉-高尔文,如果说AT&T是有线电话的先驱,摩托罗拉一定是世界无线通信的开拓者,领导了移动通信革命的第一波模拟信号通信的浪潮,在技术方面没有公司可以挑战摩托罗拉的地位,然而技术至上却让摩托罗拉错过了数字化的浪潮——数字电子技术在各个厂家之间差异很小,功能性,可操控性甚至外观都比技术显得更重要。摩托罗拉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使得摩托罗拉生产线过于冗长,研发周期缓慢,无可辩驳的说,摩托罗拉的手机信号依然是最好的,然而又有多大的优势呢?随着铱星计划的陨落,摩托罗拉全线溃败,如一个暮年的贵族,无力回天。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随着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再被出售给联想,就此画上了摩托罗拉神话的句号。

诺基亚,诺基亚本是一家木工厂,20世纪开始转型70年代进入通信领域,87年推出移动电话,2007年占市场份额40%。诺基亚成功有三点:1抓住了移动通信从模拟到数字化的契机,2政府大力扶持,3推翻了模拟时代摩托罗拉制定的商业规则。然而从2G到3G转型的时代,诺基亚的塞班输给了崛起的安卓,11年放弃了塞班系统,13年被微软收购,结束了一段诺基亚的神话

3M公司,3m全称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以矿业起家,是世界上最具创新的公司,业务遍布全球涉及生活中每个角落。公司允许员工用15%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而创新,公司营业额1/3来自近五年的发明,截止2011年,公司发明了6万多种产品,仅2015年10万个专利。3m的成功基因在于创新,并强制淘汰一些看似还在赚钱但前景不好的产品。

谷歌

单独把谷歌摘出来,一是因为谷歌能写的东西太多,二是如果在21世纪的科技公司里选出一个最伟大的,那绝对是谷歌没跑了。

在杨致远的雅虎制定的互联网游戏规则后,门户网站蓬勃发展,然而佩琦意识到,互联网的内容是谁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互联网的内容准确的送达到客户。这也便奠定了谷歌的基调。在大的经营方向确认后,经过Overture的启发,搜索式广告进入了佩琦的视野,早期的谷歌没有刻意的追求营业额和利润,而是想方设法的扩大自己用户群。除了技术上做的比对手好意外,还将自己的网页做的特别干净。相对于广告漫天的门户网站,谷歌显得超凡脱俗,吸引了更多用户。当用户达到规模后,谷歌随便放点什么广告都会有很好的效果了。

把内容送达到给客户是谷歌的定位,而不作恶是谷歌的行为准则。不作恶是Gmail之父Amit Patel提出来的。就是在商业上公平的与对手竞争,而不采用非正常手段,并且在做事的客观与公正上。谷歌的搜索结果排名取决于两个因素,网页和查询的相关性以及网页质量,而非钱给了多少。这也是为什么百度永远不会超过谷歌的原因,想想之前的莆田系广告吧,如果没有谷歌退出中国市场,远没有百度什么事儿。

2003年的时候,微软看到了互联网的商机,并宣布进入该市场,从历史上看,当一家公司的核心业务遭到微软挑战时,他的厄运就来了,网景如是,Sun如是,Novell亦如是。为了和微软打赢这场仗,谷歌在微软还没推出搜索引擎就尽快拉开差距,抢占制高点。为了和微软竞争人才,谷歌直接讲柯克兰研发中心建到了微软旁边,吸引了大批计算机领域的泰斗,诸如互联网之父Vinton Cerf,中国区总裁李开复,Unix发明人汤普森,安卓之父安迪鲁宾等。当然,微软还有一张王牌就是操作系统,为了削弱微软的竞争优势,谷歌早早的联合其他公司抵消微软在操作系统中的捆绑搜索,帮助谷歌打赢了这场搜索之战。

在2005年以前,苹果和谷歌是互补的,他们在各自领域有着共同的敌人,微软。“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谷歌看上了移动互联网上的一块肥肉——手机市场。苹果还是20年前的苹果,他依旧试图通过硬件实现软件价值,把一条产业链从头吃到尾,这种做法是排他的,无论做的多好,都只是小众市场。谷歌学的是当年微软的做法,横着吃,他只关心最重要的操作系统部分,而把上下游拱手让人,比微软更绝得是,安卓是免费的。安卓系统手机上市后迅速占领市场,2010年,安卓打败了塞班登上手机市场王座。截止2020年十月,安卓市场占有率72.92%,IOS26.53%,谷歌又赢了。

2015年10月,谷歌改名为Alphabet公司,将原有的业务一分为二,将原有的主要业务交给皮柴负责,然后将正在进行的新业务包括谷歌风险投资,谷歌资本,X实验室,谷歌医疗Calico,谷歌家庭Nest和谷歌光线等新业务独立出来由佩琦负责。佩琦的想法是,这些产品的将来都能成为新的谷歌。他曾在一次内部大会讲,任何公司都会死亡,如同生物,但只有一种生物不会死,就是海蜇。海蜇在正常情况下和其他生物没有不同,但如果可以用针去刺激,就会长出新的细胞,然后当母体死亡时,新的细胞就会发育成完整的海蜇。佩琦就是希望这些产品成为谷歌这个大海蜇的小细胞,在需要的时候,他会成为新的母体。

如此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注定了谷歌在未来几十年内依旧是科技公司里的龙头老大。

幕后的英雄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任何一家公司的成功都离不开资金,那么钱从哪来呢?

上个世纪60年代,二战后,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经过二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银行的资产炒作行为,那么空闲的资本就只能用来投资了。对私有企业的投资有两种,一种是收买长期盈利看好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一些专门做这种投资的叫私募基金;另一种就是投资初创公司了,这便是风险投资了。

风投基金一般两个来源,机构或者是有钱人。

风投基金一般由风投公司出面,邀请自己在内的不超过499位投资人和投资法人,组成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为什么是499人?因为美国法律规定,一旦公司股东超过500人就必须像上市公司一样公布财务和经营情况)。风投公司每次融资便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他的寿命从资金到位到结束一般10年,要么收回资本,要么关门走人。风投公司扮演总合伙人的角色,除了需要拿出一定资金外,同时管理这一轮的风险基金;其他投资者成为有限合伙人,参与分享投资回报,但不能参与基金的管理和决策。为了避免错误的决策而血本无归,一家风投公司需要一个董事会和顾问委员会,一般由业界经营或其他投资公司的投资人担任。

风投基金一旦被注入被投公司后,就变成了公司股东。如果公司关门,风投基金可以优先变卖公司资产;如果投资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那么合伙人或者可以直接以现金的方式收回投资,或者获得可流通的股票。

天使投资本质上是早期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人常常是一些有钱人,成功创立过公司,对技术很敏锐,但又不愿辛辛苦苦创业了,希望出钱让别人干活儿。

风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家科技公司创办的过程,有三个关键:

  • 知识产权
  • 是否有数量级的提高
  • 商业计划

风投要做到高回报,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 项目一旦做成,要有现成的市场,而且容易横向发展
  • 今后的商业发展在较长的时间内会以几何级数增长
  • 必须有革命性,Revolution!

上个世纪90年代,风投公司对软件公司的创业者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要做的东西,微软有没有可能做?”如果回答“可能“,那么风投合伙人会说“既然微软会做,那你们不必做了”;如果你的回答是“不会”,那么合伙人又会说“既然微软不做,看来没必要做了,你们做他干什么”

中国人,尤其老一辈的总是瞧不起资本主义,然而没有资本哪里推动社会的进步呢?风险投资通常是创业者雪中送炭,把他们心中的宏伟蓝图付诸实际,推动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革新。

泡沫?

前几天,和某盐电话,讨论着是否要回国的问题,一起分析了当下中美欧的局势,COVID之后,愈发不明朗起来。结合书中的例子,讨论下中国的发展。

中国人热衷于比葫芦画瓢,也着实擅长,但过于急于求成,什么东西火便一股脑的涌上去。以这些年大火的“云计算”为例,中国多少公司打出了云计算的旗号,然后圈地搞建设,建云计算数据中心等等,至于做什么服务,能做什么事情都没想好。云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整合资源,开源节流,为了达到效果必须有一定规模。而中国的情况是把云计算做成了豆腐块,一盘散沙,最后能做成的只有那些形成一定规模的,比如阿里云,其他的豆腐块都会随着泡沫的破灭而成为豆腐渣。

然而泡沫的破灭也并非无有益处,60年代的电子泡沫,诞生了索尼,东芝,松下;互联网泡沫后,留下了雅虎,出现了谷歌,亚马逊,Facebook;泡沫过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近些年来,中国的泡沫越来越多,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之后的互联网2.0泡沫,大数据泡沫,云计算泡沫等等。这种泡沫的最大恶果是对人力物力的损耗,当泡沫形成一定规模后,就会对经济造成冲击。中国当前的经济优势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市场,说白了,人多。也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市场,对技术的革新并没有积极的作用。举个书中的例子,联邦快递一向在收费上高于竞争对手,比如UPS送一个包裹是5美元,联邦快递收费是7美元,但是联邦快递可以通过更高效的物流系统承诺投递速度更快。所以美国的公司更愿意尝试新的技术,这种企业级的技术,只要可以证明他有效,就有公司愿意付钱使用。然而这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同行之间的竞争是希望通过降低成本来打价格战,于是恶性循环,导致过于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工资现在不低啊,尤其程序员的工资。那么时薪呢?996算下来,大抵也是没多少了吧?还是之前说的,中国不是胜在技术,中国赢在了quantity,却输在了quality

中国当今社会已经呈现出老龄化,所以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当中国的人力市场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更加严重时,便会对经济市场造成打击,经济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另一个问题就是决定权掌握在不切实际位高权重的领导者的手里,很多决定都是领导一拍屁股决定的,如前一段的运动员体测事件,如COVID期间华侨回国48小时双认证,这两个的关系就像异想天开的产品经理与一脸懵逼的程序猿。

“我不管,我就要这个”

“这个需求做不了呀”。

至于政商不分离这个事儿,中国不分离的何止政商,所谓的市场监控,远远超过了监管的层面,甚至有些监禁的意味了,如果他是一个人,你肯定骂他变态,可惜他不是人,也不给你说他是变态的权利。你又能有什么脾气呢?

依然看好中国的未来,但二十年内会有一些动荡,迫使一些改革。改革之后才能成为更好的中国。祝福我的祖国

写在最后的

书里涵盖的内容还有很多,只是摘出了一条线,至于其他内容,计划归并到与其他书的读书笔记一起写,如硅谷留到《硅谷之谜》,斯坦福留到《大学之路》,诸如此类。

为昨天维也纳发生的恐怖袭击哀悼。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